尤先生福迄古稀之年,虽然一生并非唯书法为是,但不论做什么职业,他都从未与书法隔膜。爱好是人生的伴侣,也是目标追求之动能。尤先生一生浸润在翰墨之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体悟,循环往复,不断从疑虑中走出来,然后柳暗花明,到达新一层境界。他用几年时间,登高望远,倾情所悟,将自己对书法的感受和经验,析理陶冶,条理概括,写出这本《翰墨述要》,端的是践行和思考的心血结晶,充满着思辨智慧和真知灼见。
这本洋洋26万字的论著,有几个最为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特别地强调书法艺术的继承性,并理性地阐明继承与创新之关系。继承是基础,继承之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不是凭空捏造,闭门造车;创新必须置之于沃土之中。优秀书法经典乃至深厚的国学底蕴,便是书法创新之本源。继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恰如华夏人的后代一定是黄皮肤,我们改变不了这种天然属性。书法离开原生态,便不可谓书法。可是,当下的我们,已经与祖先们有很多之不同,我们不再扎辫子裹小脚,我们可以使用新工具上天入地,这就是发展。与继承相关的延伸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书法的法度。虽然苏东坡有“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难推求”的说辞,但那是在娴熟地掌握了法度之后的“随心所欲”。法度存在的必要性,恰如社会治理需要规矩,没有规矩,天下不知将是何等之状况。继承与创新与书法有法度这两个问题,是书法的最基本问题,尤先生在本书对此有精到的论述。
其次,要继承,就得知道过去。不知过去,不辨优劣,遑论继承?对于书法的过去式,尤先生用大篇幅进行梳理,勾勒出文字、书写和书法艺术发展的大致脉络。时下不少人谈书写,狭义以甲骨为肇始,不能说错,但不完整。文字、书写和书法的演进过程呈渐进性,河图洛书、仓颉造字、乃至金铭简帛等等,皆是显进阶段之标示而已。万丈高楼从基起,万里长江是容微纳潢集聚而成的。尤先生运用现有的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以翔实地主线条式描绘书法的前世今生,以及书法的“初心”与经历,这些常识,是书法人需要掌握的,也是书法审美者需要有一定了解的。
其三,在书法艺术个人实践方面,尤先生着大量笔墨,依着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经验体会,总结出书法艺术之十大定律,攀登书法艺术之五大台阶,以及字外修炼提升之三大品质,形象概括,鲜明简练,而且精辟透彻,醍醐灌顶,实为心声之谈也。教人依书道而进入,由继承而探索,打得进再走得出,继而形成自家书法风貌,才是理性考量。书家有自家风貌是把双韧剑:仅在经典圈里转,如走入迷魂阵,终无出头之日;欲求自家笔墨语言,弄不好又会走入荒远,迷失自我。其实,进入经典,然后觉悟通会,不意中便会生变,而只有这样之变,才是合乎逻辑的变化,由然形成的个人艺术语言,才不致矫揉造作。沈宗蓦“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一语中的。中国的书法,原理于东方阴阳二维之学说,其形质与神韵、品像与气格,犹如人的躯体与意识,两者都重要,都不能偏废。
我以为,一个书家与书法终生为伍,仅仅只做个写匠,对其所以然说不出子丑寅卯来,是一件可悲的事儿;同理,一个仅仅把书法二字挂在笔触间与嘴巴上,写不出可观的作品,同样是件可悲的事儿。真正的书法家,正像尤先生书中所说,是一个有功力,有见识、有修养的艺术家;甚至通天理、知世情,善文章。我还以为,天下不为而必趋之,道也;天下为而不可至之,亦道也。不可至之, 是天命。天命即自然规律,规律即道。书家爱书法是一种终生修为,即使明知锲而不舍也不可能达到极致,依然还是戚戚不舍,这才有意味。王羲之是这样,我们任何人更是这样,这便是书法具备的旷世精神和无边魅力。
(葛昌永: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析辨得妙理 论书解玄机
孔艺
尤中会先生是著名书法家,也是我尊敬的文坛前辈,多年来受其教诲,获益匪浅。
先生一贯强调,书法家必须具备“品高、学厚、书精”三大品格,并以此律己育人。他认为:“立世先立品,做事先做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导学生,师傅训教徒弟,第一就是教他如何做人。先立品,再做学问,先做人,后习技艺。书法家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人品,还要有厚实的学识修养和高超的书法技艺。品高、学厚、艺精,三者缺一不可。”
尤中会先生就是这样,秉承他朴实的人生观、艺术观,满怀赤诚地编著了这部图文并茂的书法理论新著《翰墨述要》,为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弘扬,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无私奉献。这部专著,立足于新时代,又赓续于传统。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深入通彻的理解和周密的理性思考,而且展现了一位书家对艺术理论探索研究的新成果。《翰墨述要》博古通今,深入浅出,既是他人生的理念与感悟,又是他对书法艺术实践的理论概括。他以自己的人生、艺术、理论,来启示后学者,感受体悟何为翰墨之要,何为艺术之旨。
晚清著名书论家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艺术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所谓书如其人,是指书法艺术蕴含着书者的人格、心志、风骨、情性、学养、智慧与精神。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都会力图在展露自己品性情操的同时,凸显出标新立异的风采与精神,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营造一种玄妙神奇的艺术意境。《翰墨述要》正是这种形质意趣、风采精神、神奇意境的理性总结。
尤中会先生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幼时受祖父遗墨熏染,酷好墨翰,自幼背诗描红,启蒙于乡间私塾,寒暑不辍,初得笔法之一二。少习《宣示表》《九成宫》《勤礼碑》,青年时期主攻行草,师法二王、米芾、孙过庭、颜真卿。中年攻大草,师张芝、旭素、黄庭坚、王铎,兼修诗词绘画。晚年攻研古典书论,注重诗词及书法理论创作。历涉求学、从军、行政、艺术诸业,阅历广博,归于艺术。尤先生历经磨炼,终成大家,渐臻化境,且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书风和理论体系。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