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700余年的传世名画动起来了!这不是科幻片。10月22日,在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描绘中国南宋时期蚕织生产技术的绘画作品《蚕织图》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动”了起来,画中人物或忙于织布或忙于采叶,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房屋、桑树也随风而动,立体逼真。不到一天的时间,会动的《蚕织图》便爆红网络。
从《唐宫夜宴》到《龙门金刚》再到《蚕织图》,今年是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后飞速发展的一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不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爆红网络、甚至走向世界的现象级文化产品。
(一)悠悠古风赋新韵
古琴琴声悠扬,却赢不了大众之爱;水墨意境深远,却难以走出国门;苏绣精巧工致,也遇传承难题……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们来说,这些麻烦事有了新的解决办法,一切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林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诗人白居易曾把古琴比作益友,它不是简单的乐器,而是融入记忆和情感的伙伴。但古琴极其小众,甚至曾面临失传的境地。”林晨说。2003年,古琴艺术成为继昆曲之后第二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何能‘把遗产交给未来’。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做过多种尝试,其中,与数字科技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古琴爱好者、关注者和传承者的队伍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壮大。”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导刘波也在自己的艺术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水墨画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人讲究含蓄、简练,因此水墨画有着西方油画所没有的气韵之美。这是一种宝贵财富,我们要将它传承下去。”刘波认为,要倾听年轻人的想法,要学会与他们沟通,要试着用传统文化的元素创作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姚兰,生于苏绣世家,是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的女儿,也是苏绣传承人。姚兰大二那年,英国王室收藏了母亲的一些作品,他们全家应邀到白金汉宫做客。那时,她发现英国王室对中国苏绣高度认可。这件事促使她下定决心传承母亲的衣钵,将苏绣发扬光大。然而,事实却告诉她并不容易。“这是一种技术类的工作,培育人才时间长,收入也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苏绣并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但事与愿违,于是,姚兰开始了各种尝试,其中,数字技术+苏绣是宣传效果最好的一种。“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姚兰说。
(二)高山流水觅知音
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传统文化也不再只在专业人群中流传,正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入他们的视野。
借助VR科技,河南博物院走出的唐宫少女,不仅带来了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还把“妇好鸮尊”“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国宝也一一搬上了春晚舞台。此外,与数字新兴文化载体结合,也是一条新路子。在《王者荣耀》中,庭院深深,王昭君在七夕之时换上了绣有“蝶恋花”图案的苏绣新衣;烟云迷蒙,庄周一袭白衣轻抚古琴“号钟”,一弦一柱皆以现存于世的“号钟式”古琴为参考;化蝶入梦,古琴琴声飘逸悠远,仿若亲临现场……此类破圈作品的出现,展现出了不同圈层群体之间的审美共识。
“推陈出新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作为传统文化与数字新兴文化载体结合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林晨、刘波和姚兰都有着这样的感慨。以古琴为例,古琴演奏无疑是最难与数字科技相融合的。一是由于录制时容易导致声音失真,二是画面与琴声的配合难度高。“音乐太抽象了,通过数字科技把音乐的古意与今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非一日之功。但幸运的是,经过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的效果特别棒。非常多的用户喜欢上了这首古曲。”林晨说,在与刘波、罗昱文合作的文化节目《流水知音》播出后,古琴也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三)数字传承迎新生
利用5G、AR等数字科技“唤醒”传统文化,让文化“潮”起来的同时,也让阳春白雪变得触手可及。
前几年,很多人对苏绣并不了解,因此苏绣的文化传承上也遇到了阻碍。苏绣的人才断层问题让姚兰最为着急。“了解苏绣的人少,喜欢苏绣的人更少。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不像老一代手艺人一做就做一辈子。没有热爱,让年轻人坚持下来很难。”姚兰希望能够让苏绣传承下去,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在与数字科技结合后,传统技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在跟《王者荣耀》合作后,好多年轻人知道了苏绣。有一次在苏州大学和学校师生一起交流的时,一位研究生跟我说,她买了昭君的苏绣新衣。还有一位大学教授带着女儿来到我们的工作室,他说他女儿是特意来看昭君的苏绣新衣成品的。这次合作让我特别感慨,惊叹于数字科技+苏绣的融合效果,感受到数字载体的传播魅力。”如今,姚兰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爱苏绣,更坚定了她办苏绣学校、培养苏绣人才的决心。
与姚兰一样,林晨、刘波也在各自的领域里致力寻找出更多的创新发展方式、打破固有思维,为大众呈现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
“我们原创内容越来越多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很了不起。”刘波认为,数字+传统文化的形式非常吸引年轻人,很多被认为是高大上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变得有趣和易于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表达方式,赋予了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更好的探索。”
|